close
〈緣起〉
因為博客來電子報,我參加了龍應台新書《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》的留言活動。看了她的文章〈品格〉,我用沉痛悲憤的文字寫下短短的心得,由於網速太慢,還讓我留言了兩次,直到看不到自己的留言,這才放棄。不料幾天後,接到參加新書座談會的通知(咦?不是只有留言嗎?)。
天啊!我可以參加耶!想我只聽過龍應台的大名,也讀過幾篇她的大作,文筆犀利,思路清晰,詞字深厚,見識廣闊,是我對她的最初印象,現在可以一睹風采,太棒了!這是我闊別台灣後,第二次和作家面對面接觸(第一次是中文系的散文老師張曼娟)。
從決定參加的那一刻起,我發現到企劃者的細心,她問及要以本名還是以筆名示人,小蝸牛基於諸多考量,決定用筆名,不過報上是不會有我的名字出現的啦!然後寄來龍老師的書《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》。天啊!這下子我終於可以感覺到是真的了。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,我感到比我的留言更悲傷的文字。

〈開場白〉
我又睡晚了。本來要早起做運動,結果還是晚起做早+午餐。草草結束後,開始實踐昨晚研究出來的公車路線。
金華街啊!沒去過。住在台北一年多了,台北對我來說仍像住了近十年的哥斯大黎加海灘一樣,「從來就不知道長什麼樣」,但地圖是知道的。就這樣,穿起洋裝出門去。
大太陽的,光是傘是不夠的,但我又一直忘了去買防曬乳(近來手頭很緊),我那件輕薄的洋裝更隨風舞動了起來,害我手裡又是雨傘又是袋子還要按著裙子,女人啊!真難為。
走過幾條街,啊!到了。「月涵堂」,名詞挺雅緻的,也許可以用在我以後的同人誌裡哦!
因為要了解座談會進程,入選的與會讀者要早點到。原來共有十六位啊!我和另一位先進休息室等候,只見會議桌旁擺了一堆點心,企劃負責人很殷勤招呼我們用點心,不過,我只要茶就行了(後來還是解決了她遞給我的兩塊小點心)。
企劃負責陳小姐先與我和另一位讀書聊起想要討論的主題,說實話,向來討厭政治(卻讀了國際關係系)的我,壓根兒沒想過要問點什麼,倒是另一位提到想問龍老師對於台灣和大陸的傳媒看法。毫無主意的我,偷懶問了陳小姐她的看法,陳小姐提到有讀者說起教育的事,這可跟我原來的志願有關,才說到「基礎教育」,又進來兩位讀者。一位看來是媽媽級的讀者,聽到我說「基礎教育」,劈頭就問我有幾個小孩。嗚…人家單身未婚啦!連男朋友都沒有耶!不過因此也聊開了。
後來,人員慢慢到齊,竟然本籍是台中的人不少(台中人果然是狠角色)。終於,我見到龍應台老師和曾志朗教授。
龍老師比書上的照片還好看,由此可見,照片的準確度很低(小蝸牛本人就很不上相)。曾老師也相當有趣,他的口才真有王祿仙的架勢。
我們這些入選讀者真的相當幸福,可以先和龍老師做互動,聽到很多在公開場合沒提到的話題,這時我發現我犯了兩個錯誤「我忘了照相機」和「忘了錄音」,嗚…糊塗啊!
龍老師分享了很多她新書的想法,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到她的小孩子對東西社會的看法。她的小孩長年生活在德國,學校是怎麼教的不得而知,但孩子一回家,不是急著吃她做的飯,而是上網看新聞,先看德文的再看英文的,台灣的小孩哪有這樣啊…像我看報紙、剪報紙,只看藝文和演藝版,政治社會版的跳過不看,偶爾良心發現才會去看國是論壇。古人說:「家事國事天下事,事事關心」,不如說我像隱士心態,什麼都不想知道。不若人家的啟發式教育,讓孩子去發掘什麼是他們值得在乎的事。
後來龍老師說,她的小孩(老二)到香港去,冷眼觀察了香港社會,一次生病讓他發現到很有趣的事。他認為西方社會是依年紀來對待人的,但東方社會是用「輩份」來待人的。原來光是看個病,醫生逕自顧問起母親有關小孩的情形;家裡來了訪客,不直接問小孩會不會說中文,只向母親打探小孩子的事。這讓我想起來自己在國外的經驗:西方人很重視個體,這個觀念對於舊觀念的父母是很吃力的,因為他們不懂語言,要藉著我們翻譯才能溝通。只是看著我們說中文,要我們翻成西語給對方聽,到底是誰在跟誰講話啊?!逼得弟妹們和我不得不再三拜託父母,請他們要不就學些基本對話,要不就練就好看著別人說中文或台語的功力,不然在一旁翻譯的我們,要應付兩方的目光,真的很疲於奔命。
曾老師說得不多,而他本人挺有喜劇效果的。坦白說,我是聽過他的大名,卻不知道他是中研究副院長(小蝸牛從高中起就想進中研院做學問研究),真合了古人說的「曖曖內含光」啊!
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,程序上大概也有概念,上台吧!
先寫到這裡,明天再續吧!以下附上忠實的當天報導,其他的都拿龍老師對目前政治的態度,一點都不是那天的主題,所以不用。
對了,照片裡龍老師左手旁坐的穿白洋裝藍色小外套的正是小蝸牛本人哦!

〈新聞報導〉
龍應台開講 火力十足

龍應台(左一)面對爆滿的讀者,辯證對談都十分熱烈。 記者陳易辰/攝影

【記者賴素鈴/報導】
請用文明來說服我──作家龍應台昨天給讀者上的第一堂課就是:「讓座」,在連走道與後方都站滿了人、水洩不通的演講廳中,將位子就近讓給年長者或身心障礙的朋友,迅即重建的是對「人」的尊重態度。
龍應台新書《請用文明來說服我》上月問世,立刻引來熱烈討論,「全台青年e起來」活動,選出30名上網留下對龍應台看法的讀者,昨天與龍應台「面對面」,實際上參與對談的還包括全場近四百名聽眾,宛如龍應台版的「全民開講」,友情跨刀出任主持人的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,面對台下爭相高舉的手,也苦於應接不暇。
從野火到冰點,還有如此熊炙火力,連龍應台也驚訝。二十年前曾是《野火集》讀者的年輕媽媽,如今為她的孩子而來,以母親的角色思考該如何與孩子面對曾經很想離開的台灣;二十年前在重慶南路中華書局參加過龍應台座談會的讀者,如今也再回到台下。
有趣的是,眾人匯集的不同觀點正映現了來處的多樣。國外回來的、與大陸有深入接觸的、龍應台的老讀者、才剛開始讀她作品的高中生、到大陸後才知道龍應台很有名的年輕人…,都齊聚在這個午后。
聚眾辯證,最可貴是激盪迥異的立場與觀點,「我可以不同意你,但我尊重你」是龍應台一再強調的民主精神。座談會高潮迭起,龍應台被稱「台妹」啞然失笑;十歲的小四生一板正經問她「自由與容忍的界線在哪裡?」引來滿堂彩;也有激進的反扁人士現場叫囂,被大家以掌聲和噓聲請出場;更有讀者談起她赴西藏服務,觀察到青藏鐵路開通對藏族文化社會的巨大衝擊,勾動大家深沈的種種反思,都讓這場座談會不只是龍應台的獨角秀,而是豐富歷練與思想的分享溝通。
這也是龍應台一直告訴大家:不要對台灣過於悲觀黑暗的主因。台灣社會豐厚的人文潛質只是被亂象掩覆卻並未消失,終將在成熟的時刻發動向上提昇的力量;她笑談,美國民主走了兩百年之後得到一個布希總統,她的美國朋友一樣有「被綁架的感覺」。
因此,面對外界關切她對施明德發動「百萬人倒扁行動」的看法,龍應台慎思之後強調她對施明德的尊敬,但倒扁並不是終極目標,而是在過程一次次的衝撞中,學習控制憤怒之後的理性應對,學習到健全制度與提昇民主素質之必要。

【2006/08/20 民生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梓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