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每個角色後面都加上梓兒的觀想,純屬個人想法,請毋需太認真。
從出場最少的配角開始說起吧!因為主角的評論部分太多了。^^|||

忽必烈~從善如流

他的出場很少,卻影響力十足:因為他,樂而忘返的察必結束她的江南之旅;因為他,心繫麗君的鐵穆耳被迫娶他的青梅竹馬闊真,開啟一段沒有感情的不幸婚姻;因為他,深愛鐵穆耳的闊真得以嫁給自己心上人,但不知自己婚後所面對的挑戰遠超過她所想的。
他以白髮翁的姿態出現,十分討厭漢人的一切,這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太合理,尤其是對照史實後,就會發現對於他厭惡漢人這點上,編劇並沒有善盡職責交待清楚,以致讓人認為他一直有強烈排斥漢人的意識。這點,我將在第二大點討論。
在「白髮人送黑髮人」那場戲裡,他的表現並不出色,但我極為欣賞他和察必之間的對話,越見他對人生的淡然和釋懷。像他無意中讚美了江南美食,中了闊真的計,他也從善如流地和自己的孫子撥雲見日,不再為漢人的東西鬧得不愉快,往後也積極學一些漢人的事物,就這一點,他的確是挺有肚量。

馬可波羅~模糊的角色

馬可波羅,這個享譽中外的人物,至今還有不少人爭論他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呢,不過這都不要緊。重要的是,他在這齣戲中所發揮的功能實在很有限。他和鐵穆耳、少華和麗君結拜,我認為他是裡面最沒有心機、最誠實的人了。他不掩飾自己的驕傲,首先,在書院比賽後,給麗君難題,向她挑戰;後來被麗君戲弄,和鐵穆耳一行人掉入泥漿中,他也不生氣,倒像孩子一樣打起泥仗來了。鐵穆耳之父真金過世,他善盡一個朋友之職,安慰了鐵穆耳,然後揮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雲彩。或許,他只是這部戲的一個插曲,我深深惋惜。要是他在的話,他的二弟、三弟和四妹之間的問題可能不會鬧得太嚴重吧!

奶娘~第一軍師

要是大家認為本戲的聰明人物是麗君、少華或鐵穆耳等人的話,我想有必要更正一下這種觀念,其實呢!最聰明的人往往是配角,而是不是主角。因為主角深陷感情問題,很難跳出這些圈圈,因此很難聰明。所謂「旁觀者清,當局者迷」,這點可以印證在燕玉的奶娘身上。
「男女間最大的距離就在是你和我相對而立,而是他不知道妳喜歡他」,聽到奶娘這種論點分析,我以為她具有文學家和哲學家般的睿智。她疼愛由她一手拉拔大的小姐,一下子就看出她鍾情少華,當小姐袒護少華時,奶娘責無旁貸,跟著說謊,而且說得比小姐還像是煞有其事;小姐被迫要嫁給別人作妾,她建議小姐上京求助老爺,不在意自己是否會不會受罰。甚至知道小姐與少華相逢,更積極鼓勵她要向少華告白,我覺得比起榮蘭、比兒而言,她是位很可怕的軍師,所以麗君險敗給燕玉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窩窩兒~深藏不露的高手

她的戲份不多,惜字如金,也很少輪到她說話。陪著主子遊山玩水,主子要賭錢時,她跟合演一場戲。最後,主子令她救麗君,她救完人之後,只是把包袱交給她,代主子轉答要麗君做她自己。看來似乎簡單,其實並不容易,因為她扮演最微小的重要關鍵。首先,沒有了她,賭場的人不會深信察必「賭性堅強」,並對一旁的麗君掉以輕心;沒有了她,太皇太后難道要親自下獄救麗君嗎?那就太小題大作了。(這點我完全支持編劇的看法)她適時適地把自己默默無聞的角色扮演好,並在重要關頭顯露窩窩式的奇蹟,這就是她給我最深的感觸。^^

比兒~善於察言觀色

在這齣戲裡,比兒就如她的主子闊真一樣,好像極容易讓人忘記的角色。
剛開始只是一個跟在郡主身邊的小宮女,眼看自己的主子從郡主、皇太妃,後來升到皇后,而她,是唯一陪著主子走過重重心事的人。見闊真為了鐵穆耳,失去自己:如出嫁時,原來要帶走一隻每天喚闊真起床的鳴鳥,只為了擔心會吵到鐵穆耳,闊真狠心把鳥留下,她深打抱不平,這是一個多真心誠實的女孩啊!闊真成婚後,鐵穆耳沒有和她同房,她無懼自己地位渺小,委婉地告訴太皇太后真相,是如此勇敢坦率啊!要是沒有了她,我想闊真上吊,也不會有人知道吧!^^b
我欣賞她常常天真地點破闊真心裡的擔憂,如鐵穆耳為與佳人朝夕相伴,以君王之姿,讓麗君與他面對面坐了一整天,晚上還去湖心亭飲酒。比兒坦白地問闊真,為什麼談論國事需要這麼有情調,還去湖心亭談,引得闊真藉口風起,要帶外衣給鐵穆耳,順勢「救」了麗君。仔細想想,比兒不遜色榮蘭和映雪的職份,可惜,因為闊真的戲份太少,她也舉無輕重了。

皇甫敬~耳根子軟的LKK

老實說,有時候看到這個老先生,真不知是該罵他呢?還是該氣呢?至今我一直放不下的是,為什麼不問孟士元,單憑梁山伯那四個傢伙,就肯定麗君先與人私奔呢?莫非他懷疑多年老友孟士元的家教嗎?從這點看來,他不但迂腐,還無知;更別說,連兒子的心上人都沒有問,就硬逼他娶燕玉姑娘為妻。雖然燕玉姑娘是好人,體貼善良,絕對是好媳婦的候選人,也不該問都不問兒子吧!只為了報恩救人重要,輕易把兒子的幸福喪送。突然之間我覺得麗君當初的確有出走的必要,面對這種公公,麗君的自由自在的小姐脾氣,鐵定會跟他鬧革命,屆時倒楣的就是從小就深愛麗君的少華了。
不過這老先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,他曾為前朝將軍,卻不怕危險,暗暗支持以前的同僚;把少華教育得很好,讓他一心一意,專情麗君,真該建議舊版的皇甫少華讓他來教,或許就不會那麼惹人嫌了;很守信義,當年的承諾,他不懼艱難,即使為此被陷入獄,也不見他埋怨麗君是掃把星,還沒娶進門就招來禍事,在古代簡直是不可思議。因此,我暗自佩服他的包容和寬厚,難怪能教出那樣的好兒子來。

文近東~知不可為而為之

裡頭最悲劇人物的不是險遭遺棄的闊真,也不是可憐兮兮的劉燕玉,而是這位文將軍。他的武功卓異,令人仰慕;他的果敢堅忍,是劇中所有主角萬萬不及的。除了幾次刺殺失敗外,他敢一人赴法場救回皇甫敬他們,這種神勇和自信,我想其他的主角都做不出來的,雖然孟子儒做過同樣的事,但他去的可是牢房,不是劫法場!他處事很冷靜,訓練徒弟十分嚴厲,看他的言行舉止,可知他是個蠻神經質的人,而且後來竟以自己為靶子,要少華模擬刺殺皇帝的行動,並指責少華為何不狠心下手。其實他明知從頭至尾都是自己在做困獸之鬥,但他的民族意識頗深,要不是遇上這一連串事件,我看他也沒法子看開。尤其是少華對他最後行刺的勸言,他的夢想徹底碎了,也終於醒了,所以他才毅然決然地放下,歸隱耕田,此等胸襟,讓他的精神層面更加成長許多,相信他以後會好睡一點。

帝昺、路公公~可憐的開心果

這兩個人的存在,雖是配襯,但佔有極重要的地位。
因為帝昺的關係,文將軍一時一刻都不敢忘記復國大業,在顛沛流離間,不斷給失意的帝昺希望。帝昺看來胸無大志,常不想四處流浪,而吵著要放棄,但他的天真無邪,和面對萬事的坦率,比起其他人來真實多了。像他疼愛小豬,小豬被宰殺後,他不怪梁山伯等人。當他重獲小豬,還以山寨裡的人名給小豬取名,因為他認為山寨的人是朋友;文將軍放棄復國之事,他樂見其成,和他一齊歸隱,試想,這種無執,有多少人做得到?
最令人感動的是路公公,他竟無怨無悔地跟著一個虛有其名的主子,一直為主子打氣加油,甚至到後來,復國無望,要隱居起來,他二話不說,隨文將軍和帝昺同行,這種情操,大概因他的戲份極少,又是甘草人物一類,所以容易被忽視,但絕不可以輕易抹煞。

梁山伯四個後人~八卦站站長

看到這四個人,只有一句話形容:「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」,加上他們又極為八卦,真是傻蛋一族啊!他們武功差,雖自稱是梁山伯之後,偏偏全不濟事,要不是他們有美女寨主靠,他們早該喝西北風了。
雖然他們呆呆的,又極會誤解,像麗君為文將軍把脈後,一語不發往外走,他們馬上斷言文將軍要死,抱在一起哭了起來,那是他們善良;勇娥為了子儒一句話,他們竟猜想麗君可能是私奔,造成皇甫敬對麗君的誤會,逼著兒子娶燕玉,那是他們無知。想來這四人真的「功不可沒」啊!不過,他們的心腸真的不錯,光看他們為了節省山寨存糧,輪流偷偷吃糠,那一幕讓人感動得直想哭,感動他們如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感情,即使他們不是親手足。光是這點,我給他們很高的評價。後來,因為殺了帝昺的御豬小吉來做燒豬,見帝昺難過,他們就找來其他的豬代替,他們的好心,實在讓人捨不得指責他們。

劉奎壁~真是蠢豬

「除了吃喝嫖賭外,你還能幹什麼啊?」這是我對劉奎壁的總結感想。不過是一個仗著父親有勢、母親溺愛的富家子弟,手不能提、肩不能挑,連打都打不過別人。就連要報仇還是求爹幫忙,這種百無一用的人,簡直把壞蛋的重點都演出來了:運氣好、家庭背景好、對手心腸好。不然的話,他怎麼剛開始「一帆風順」地把主角害得一家離散呢?
到大結局時,他的覺悟,我認為不像是真心,先前他死皮賴臉硬要麗君承認是女兒身,實在看不出他有任何悔過之意,我以為他還沒有被教訓夠。就這樣輕言說他錯了,要燕玉原諒他,我的媽呀!有沒有搞錯啊?是真的還是假的?

酈氏~有趣的擺飾物

酈若山是麗君上京目的的另一主線,無形中讓她和少華、鐵穆耳陷入膠著戰中。
一見到酈若山,令人很難相信他曾是大富翁,雖然體形很胖,但真的不像耶!相形之下,酈夫人的表現更讓人驚艷,她的半瘋半痴,指使客人做東做西,比起酈若山來說,她和孟何氏(麗君的娘)一搭一唱,讓我感到老一輩的演技精湛,非年輕一輩可比。最讓我費解思疑的莫過於酈明堂了。我一直在想,寶兒怎麼會喜歡上他呢?一個手不能提,肩不能挑的人,失個戀就快要病死了,他們果然像是溫室裡的小花,受不起風吹雨打,除了要感謝他能考個入場資格外,他幾乎無善可述,這樣想來,我開始為映雪的命運而擔心了。

劉捷~陰沈能幹

基本上,劉捷聰明有餘,可惜汲營於不正當的事中。從他陷害皇甫父子的手段看來,他不是一個傻瓜。奇怪的是,他的兒子怎麼如此不濟呢?不過,他充其量就是為兒子收爛攤子,因為他雖幹的是不法勾當,卻無意加害不相干的人,偏偏兒子為了孟家小姐惹上皇甫家,他只好和皇甫家槓上了。所以就算他後悔、不願意,依他的性情絕不容他服輸,縱使他深知自己已一錯再錯。故入獄後對女兒懺悔前愆,令我相信他的悔改,因為先前在女兒的勸說下,他曾數度動容,只是拉不下臉罷了。

班主、關漢卿和花旦英~實踐生活家

對麗君而言,她最自由自在、最懷念的日子,莫過於在戲班船上的生活了。她幸運地遇上了好人,而這幾個好人在無形中也讓她對某些事的看法有所改觀。

班主是個有見地、親切的人。他收留偷上船的少華一行人,明言雖是因為花旦英的求情,事實上他只是要在眾人面前立威,因此沒有輕易答應,這是他高明之處,也是一般領導人所必須熟識的技巧。在花旦英誤食芋後,從他要子尹代替出場的那番話看來,他很可能經常仔細觀察過麗君的日常行止了(甚至對少華和榮蘭也是),我想他大概猜出「子尹」是女兒身吧!只是不說破罷了。

關漢卿這個角色,簡單幾場戲就點出他不食人間煙火的文人氣:他口無遮攔,直讚子尹比花旦英還美,惹得花旦英大怒;麗君胡編個阿娥的故事,他高興地要執筆記下,切實地發揮他一個插花角色的地位,也讓他的書生風範更加明顯。

三人之中,我以為花旦英誠實、自信滿滿(也驕傲)、有義氣,更善於觀察人。他不掩飾喜歡少華的行徑(雖足以讓一大票的人雞皮疙瘩掉滿地^^|||),也不滿麗君的扮相比他還美,大吃飛醋,深信麗君無法如他唱作俱佳;但在麗君需要幫助時,他前嫌盡釋,為她幕後代唱;下台後,更不吝嗇對於麗君的配合,給予讚美。最要緊的是,他點出少華對「四弟」的那份特別情愫,讓對感情反應遲鈍的少華,第一次清楚發覺到心中竟已沒有麗君姑娘的存在了,震驚不已,讓故事進入另一個高潮。^o^

整體而言,他們三人在此劇雖僅是整個劇情的緩衝區,卻間接、直接地為少華和麗君的感情加溫。關於這一點,請容第三大點再行深究。

察必~懂得享受人生

從忽必烈對她的評價看來,身為皇后,和自己的丈夫意見不和,敢離「宮」出走,這種氣魄,看來除了連續劇的角色能演出,歷史上沒有哪個女性敢為的,真是不容易。她的種種表現,看得出她頗有女性主義,莫怪能和麗君一拍即合,成為忘年之交。她出入賭場,為了得錢贖一些青樓女子出來,可見為人慈悲。領著麗君入青樓,把酒暢談,痛罵男人,卻讓人感到心酸,唉!女子仍是沙文主義下的犧牲者啊!

她對忽必烈生氣歸生氣,卻十分深愛他,要不然犯不著跟一個自己漠不關心的人生氣啊!一聽到可汗病危,什麼氣都沒了,立刻趕回去。當兩人在城牆上依偎,看著鐵穆耳帶著闊真騎馬的神情和對話,真讓人羨慕。俗話說:「老來伴」。他們之間的感情歷久彌濃,絕不是現在一見鍾情,匆匆結婚,要不就奉子成婚,然後馬上拜拜的速食(微波)愛情可比擬的。

察必以皇祖母之尊,跟孫子、孫媳婦的相處,不見疏遠,這是她親切和藹之處。她明白孫子可能另有心上人,但她理想的孫媳婦是闊真,闊真也一直愛慕著鐵穆耳,所以她和可汗就把他們強行「送作堆」,認為日久生情,鐵穆耳會改變想法的,而且,她認為身為皇儲,不能娶漢女為妻,看來是偏激了點,可絕對符合那個時代和身份應有的思想。

她為人尚稱寬厚(從她對《白蛇傳》的見解可見一斑),處事頗圓滑而獨道見地(用言語試探麗君,並暗許要助她平安離開),在在流露出一個身居高位的年長者應具有的態度和風範,即使她的戲份不多,仍恰如其分。

闊真~溫和似水

她的一舉一動完全符合標準媳婦的「規定」^^,和長輩處得好,還能哄可汗吃藥、吃江南菜,還能讓鐵穆耳和可汗的衝突冰釋,這種功力,就算麗君是蒙古貴族後裔,我想斷然沒有闊真如此本事。認真來說,她和劉燕玉算是同一類型的人,但她給我的印象挺好的,看來是個有主張、和善的人,只是為了丈夫的關係,她安於做一個小女人,這對於身為一國之君的鐵穆耳而言,無疑地,闊真的確是第一皇后人選,可以支持丈夫,默默付出的女子。不過,她的犧牲太大了,一心渴望得到丈夫的憐愛,看她與丈夫同房後,欣欣自得的樣子,我有點心痛的感覺;她每天翹首盼望丈夫回房,卻只能夜夜孤守空閨,令人不禁嘆氣;不辭勞累,細心地為鐵穆耳準備餐點,竟得不到任何回應,令人難過;發現鐵穆耳愛著另一個人,她心碎流淚,什麼都不說,真的是一個苦旦啊!T_T

伯顏~一個似乎可有可無的人物

看到伯顏大人的表現,可以用「三聲無奈,二行清淚」來說明我的心情了。我發現編劇似乎有意把伯顏和忽哥赤塑造成完全對比的人物,一個為朝廷百姓,一個為王位自己,可惜忽哥赤的角色太搶眼了,讓其對手黯然失色。飾演伯顏的那位老伯,有點像飾演「封神榜」的姜子牙,我深嘆他在這兩齣戲中都扮演賢臣一類,卻沒有自己的特色。

其實想想,鐵穆耳不能沒有這位統御眾臣的宰相倚靠,當太傅和九王爺起衝突時,雖他是不能表明態度支持太傅,但太傅無形中成了他與九王爺之間嫌隙、問題的盾牌。因此在國事上,真正的夾心餅乾是伯顏,而不是被忽哥赤輕忽年少不經事、沒有治國之才的鐵穆耳。

八思巴~倒楣的替死鬼

在提忽哥赤之前,我不由得憶起一個楣運當頭的人物—元代國師八思巴。一個為蒙古帝國創立文字的人,但在〈再〉劇中竟如此不堪,而且還是個有勇無謀、急功近利的人,想他在天有靈,想必會勃然大怒的。

能把雄才大略、善用漢臣打下一片江山的忽必烈,讓他登場時會極度排斥漢族文化;把一個安守邊疆、不爭名位的雲南王忽哥赤寫成野心勃勃的反派,當然就能把博學謙遜的佛教大師八思巴寫成品行卑劣之徒。在劇中他擁護九王爺,支持他登大位,幫他連絡四大汗國,其實居中另有企圖,這種小人的角色,看了讓人感慨到編劇的「偉大」,要說化腐朽為神奇,八思巴無疑地成了該劇的犧牲品,他的行徑魯莽衝動,看來編劇似乎忽略他身為國師應有的氣度,反讓他一直流露出大膽妄為,即使他在劇中舉無輕重,也犯不著讓他淪洛至此吧!
 
孟氏夫婦~伉儷情深

要分開說孟氏夫婦,實在有點難,還是併在一起說比較輕鬆。他們這一對所塑造出的最佳夫婦形象,我以為於「再」劇中應屬第一名,其次是忽哥赤和格米思,再來是可汗和察必,至於劉氏夫婦,他們根本是怨偶嘛!他們之間不論是感情、還是觀念都分歧不同,莫怪劉捷會娶小妾了,而他們對兒子的教養之差勁,真是盡到一對失敗父母應有的行為。須知夫婦感情和睦,對影響子女的心理、生理成長空間極深,這點從麗君的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積極樂觀態度可見一斑,不過也令我聯想到,看來皇甫敬大概是蠻悲觀的人吧!不過也難怪了,因為他是前朝退休武將,自然對時勢較敏感,故讓少華兄在處事上也傾向悲觀、退讓。

孟氏夫婦一出場佔的場面不多,而且每次都被聰慧的女兒和直率的兒子給整倒的無辜父母,自從皇甫父子的加入後,他們的角色就越來越突顯。孟大夫所表現的就是愛家愛妻愛兒女的好男人,孟夫人的角色不太討喜、也不出色,認真說起來,我倒是比較欣賞孟大夫的演出,也許是孟夫人除了因思念丈夫變瘋癲的那幾場戲比較動人外,其餘部分好像不怎麼重要。^^|||

孟大夫是標準棋迷,稱得上高手,只輸給自己的女兒,所以放眼身旁,他感嘆無人是敵手,雖然在棋奕上他是無可救藥的痴迷,但在生活原則上,他具有大醫風範。比方說,他在教育子女上,看他罰麗君抄寫老子《道德經》,可知他為人處世無爭為原則;他排斥蒙古人,因為他曾是前朝御醫,但在救人前提下,他一定不在意民族問題,只是他不屑趨炎附勢,要是劉捷以救人為由,孟大夫一定會答應的,偏偏孟大夫深知劉捷脾氣和性格,加上劉捷舊怨新仇一起報,所以才讓劇情峰迴路轉、複雜交錯。從孟氏夫婦上京的過程看來,麗君會那麼重享受其來有自,因為其父母親就十分講究生活品質了:吃用都要好的、精緻的、道地的。另一方面,孟夫人性情太軟弱,合乎一個江南婦女典型,而孟大夫是儒者性情,從他搭救、收留映雪母女、拒絕劉家求親、持劍力抗劉奎壁迎娶等情節,不難發現他看似江南書生手無縛雞之力,卻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魄,誠然可貴。

格米思~內斂堅持

身為邊疆民族的格米思,她的一舉手一投足,讓我以為她擁有江南女子的纖細善感。喪女之後,深明丈夫的心病,苦無良法可解,鬱結五內,積久成疾,王爺還一直以為她是為了失去了寶兒才如此傷心。王爺不得志,答應伴她遊江南時,她有所期待,以為王爺將打開心胸,面對未來的路,可惜她失望了。素雲(映雪)出現了,她得到另一種補償,素雲和她的相處如朋友、母女,使她的感情有寄託的地方。因為長期以來,丈夫為了爭名奪權,感覺不到她(格米思)的深情,讓她空虛不已。素雲的體貼溫柔和偶爾的固執堅持,讓她感到有家的存在。最令她感動的是,就連向來漠不關心周圍事物(除了帝位外)的王爺,為了素雲之關係,與自己衝突、爭吵,後來卻漸漸接受素雲成為家中的一份子,並視為己出。這種心情微妙的轉變,身為妻子的格米思樂觀其成,暗喜丈夫漸漸擺脫心中桎梏。

當素雲和明堂(麗君)成婚,她亦喜亦悲,喜的是心願終了,悲的是圓夢的不是自己親生之女寶兒。幸好她的心胸寬闊,也高興有人能完成女兒的夢想。

當她知道明堂才是真正的麗君時,她雖然驚訝,但丈夫趁機挾持麗君,要逼鐵穆耳就範時,時間不容她失去理智,她拔下髮簪,要素雲假意挾持她,這種機智勇敢,絕不是平常人可慮及,尤其當時大家束手無策,格米思卻借此分散丈夫的注意力,她不是有恃無恐,應該是她已有與丈夫生死與同的決心,才會出此下策,即使丈夫將有生命之虞。

後來,忽哥赤被賜死,她不加思索,追隨丈夫。臨死兩人的對話,比起令人肝腸寸斷的麗君少華相認,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不過因為他們不是主角,所以…沒有人會在意吧!^^|||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梓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